電源模塊EMC設計
眾所周知,EMC是指電磁兼容測試,指設備所產生的電磁能量既不對其它設備產生干擾,也不受其他設備的電磁
能量干擾的能力。隔離電源模塊的EMC測試包含EMI(電磁干擾)測試和EMS(電磁抗擾度)測試兩項,那么如何
保證電源模塊的EMC性能呢?這里將為大家揭曉。
1、 EMC簡介
EMI電磁干擾指被測設備對周圍設備產生干擾的能力,主要包括傳導騷擾CE、 輻射騷擾RE。電源模塊的EMS電磁
抗擾度指由于在正常運行時,設備或系統能承受相應標準規定范圍內的電磁能量干擾,根據國標GB/T 16821-
2007《通信用電源設備通用試驗方法》中規定電源模塊測試主要包括群脈沖抗擾度(EFT)、浪涌抗擾度(SURGE
)、靜電放電抗擾、輻射抗擾度等項目。
EMC的產生必須具備的三要素,干擾源、傳輸介質以及敏感設備,如下圖1所示。三者缺一個都構不成EMC問題,
那么電源模塊的設計中僅需針對其中一個方面進行整改即可實現EMC防護,例如從干擾源進行根除、改善傳輸介
質避免干擾傳遞或將敏感設備遠離干擾源等方法。
2、 EMC干擾防護第一式——電路設計
高功率密度、高轉換效率的電源模塊一般都是開關電源,在開關管開通、關斷時,電壓和電流都會被斬波,造成
較大瞬態變化(di/dt、dv/dt),所以電源模塊不論其使用什么樣的拓撲結構,只要是開關電源,其都會產生一
定程度的EMC干擾如圖2所示。
電源模塊的EMC性能可通過優化自身拓撲結構和規范PCB設計進行提升。例如:
• 電路設計中,以先保護后濾波為原則,保護器件應放置在離產品的靜電導入口最近的地方;
• 拓撲設計中,選擇連續導通模式(CCM)的拓撲,例如Boost、全橋、推挽等拓撲;
• 在電路防護方面,開關管建議加RC吸收電路和RCD吸收電路,且靠近開關管放置,從而降低尖峰電壓,在EMC傳
輸路徑上使用π型濾波和全波整流電路等濾波電路,具體可參考圖3;
• PCB設計中,盡可能地大面積鋪地,并且盡量減小對地平面的分割,減小回路面積,從而降低干擾。避免出現
大面積孤立銅區,大面積孤立銅區會因電磁等原因影響模塊的可靠性;減少布線的長度,從而減小動態節點處電
感,避免產生較強的電磁場。
3、 EMC干擾防護第二式——器件選擇
電源模塊的元器件選擇會直接的影響模塊的整體性能,接下來將為大家從電源芯片、高頻變壓器、場效應管以及
共模電感等方面介紹,具體如下所示。
• 高頻變壓器:應保證直流損耗低、交流損耗低,漏感小,并且需要良好的繞組布局讓繞組之間有良好的屏蔽,
從而使開關電源工作時,在漏極產生的尖峰盡可能的??;
• 場效應管:關注其導通電阻和低柵極電荷兩項參數,這兩項即影響模塊的EMC性能也影響整體的效率,所以要
做好兩者的平衡;
• 共模電感:與其他無源器件相同,關注其電參數,例如額定電壓、額定電流、電感量以及漏感等參數;
• 濾波電容:應用于輸入端進行濾波;應用于輸出端吸收開關頻率及高次諧波電流分量,需求趨勢是小型大容量
化、高頻低阻抗化以及高耐壓;
• 壓敏電阻:要求最大直流工作電壓大于電源及信號線直流工作電壓。
4、 EMC干擾防護第三式——外圍保護
電源模塊作為模塊類產品,對于體積的要求較高,如果僅要依靠電源模塊內部的設計滿足要求,則產品的體積會
非常之大,成本會非常昂貴,因為吸收EMS的電子元器件的體積都很大,所以高等級的EMC干擾防護只能通過外圍
電路設計來滿足系統的EMS要求。
根據國標GB/T 16821-2007《通信用電源設備通用試驗方法》中規定,傳導騷擾(CE)的波形大體是分為三種成
份組成,分別是低頻(150KHz~0.5MHz)、中頻(0.5MHz~5MHz)以及高頻(5MHz~30MHz)。而針對不同情況則需
要不同的外圍電路進行解決。
• 低頻:屬于差模騷擾,使用差模濾波電路解決;
• 中頻:同時有差模和共模騷擾,由共模濾波電路和差模濾波電路共同解決;
• 高頻:屬于共模騷擾,使用差模濾波電路解決。
電源線中往往同時存在共模和差模干擾,因此電源EMI濾波器是由共模濾波電路和差模濾波電路綜合構成,如圖5
所示。
5、 EMC干擾防護第四式——優質的電源模塊
對于自主搭建的電源模塊,不僅研發周期較長和生產成本較高,且產品的一致性與可靠性均難以保證,此時可以
選用一款優質的電源模塊進行產品設計。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及時處理!